
2013年10月29日下午,我们班来到如诗如画的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参观浙大的建工试验大厅。本次活动是在班主任张延清老师多次与浙大建工院联系后才有的这次难忘、意义非凡的参观之行。
14点30分同学们准时来时浙江大学建工学院安中大楼前,没想到带领大家参观建工试验大厅的不是别人,正是上学期来给我班做专题讲座的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大学工学部副主任陈云敏教授。记得上次陈教授用精致的PPT,惟妙惟肖的动画做了一场“知识改变命运”的讲座,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所以大家对这次的建工试验大厅参观也充满了期待。
走近建工试验大厅,第一感觉就是“与众不同”,大厅外部墙体是清水墙,全部用砖红色的砖块堆砌而成,拱形的门洞和砖块不同的排列组合,丰富了立面,使整座建筑极具亲和力与节奏感,浑然天成。
进入大厅的第二感觉就是“大”,吊车梁在头顶缓慢地移动,长长的新型海底管土相互作用模型横放在眼前,风洞试验室等大型结构模型也安放地错落有致。陈教授介绍说大厅长约120米,宽约40米,其规模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
往里走,陈教授带我们来到了一个巨大的钢结构面前,正当大家以为这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测量钢结构承载力的模型时,陈教授笑着说这个模型是用来模拟列车移动荷载的。它的内部由许多的千斤顶和轨枕组成,列车荷载是作用在轨枕上移动的变化荷载,而这时千斤顶就派上用途了。一定数量的千斤顶反复地做迅速的加载和卸载就模拟了移动的列车荷载。犹如一架钢琴,轨枕是键盘,千斤顶是琴键,千斤顶作用在轨枕上的反复荷载就类似于弹钢琴。
接下来,陈教授又带领我们参观了风洞实验室,主要做建筑物的抗风实验。在老师的允许下,我们也是走进了实验室中,亲身体验了一把微风拂面的感觉。在实验室中有一个绿色的小模型,它是一个缩小的小山包模型,周围布满了传感器,当风经过小山包周围时,就可以测得风速,也可以观测到风对建筑物的影响规律。所以,风洞实验对风荷载作用下的高层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重大的意义。
最后一个实验仪器,也是本次参观的重点,就是浙江大学建造的ZJU-400离心机,其有效旋转半径为4.5 m、双吊篮臂能负载400gt,可开展150g重力加速度下的静态试验和100g重力加速度下的动态试验,吊篮尺寸达1500 mm×1200 mm×1500 mm。有了它,就能改变空间,进行时空穿梭;有了它,只需要1m的模型就能模拟100m的建筑物的受力情况;有了它,只需要53分钟就能实现污染物在土中100年以后的迁移状况;有了它,只需要1g炸药就能模拟1000t炸药的爆炸威力。正是因为ZJU-400离心机集缩尺效应、缩时效应、强化能量于一体,所以许多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可能。将振动台模型搬到离心机上,就可以模拟地震波对地基的影响;将海洋平台模型搬到离心机上,就可以观测平台桩基的变化;将污染土模型搬到离心机上,就可以测定污染物在土中的移动状况。
上次的知识讲座,大家已经对离心机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次更是直接深入地下室,近距离地接触了实物。庞大的身躯,夸张的造型,复杂的线路,无不感叹其巧夺天工的工艺和扭转乾坤的能力。
走出地下室,我们来到了离心机的“大脑”—终端控制室。在进入控制室之前,必须把鞋子在地毯上磨两下,除去灰尘,足以见得其对离心机的重要性。在控制室中,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很多离心机做过的实验录像。虽然大家对离心机的认识还只是凤毛菱角,但是在近距离的接触和看过了一手资料之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对科技的佩服之情也油然而生。
大一的时候只知道土木是工民建,大三了才明白土木关系着民生疾苦,是个良心工程,当然也极具挑战。土木工程早已不是又土又木,在踏踏实实工作的情况下,加以创新改革才是土木未来的发展前景。
这次的浙大之旅,相信土木1104班的同学们不仅仅欣赏到了秀丽的紫荆港风光,体验了大气磅礴的试验大厅,同时也见识到了浓郁的文化底蕴和非凡的科技魅力。最后,也希望土木1104班的同学们能在剩余的大学时光中,好好学习土木专业知识,用知识去充实自己,服务社会,造福中国!土木1104班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