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离别今朝聚,岁月如歌工程情 | ||||
| ||||
十年离别今朝聚,岁月如歌工程情 ——记工程学院2004届校友毕业十周年值年返校(二) 2014年10月18日,阳光和煦,洋洋洒洒,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立校十五周年校庆之际,工程学院迎来了土木2004届校友的回访,重新踏入这阔别10年的母校。十年前大家踏出校园告别彼此,今日大家带着各自十年来的苦乐重聚于此,忆往昔谈今朝,畅怀大笑间如当年谈笑风生的同窗模样。尽管时过境迁,往事不再依旧,然他们一直是城院人。 昨日城院记忆,携手共致青春 青春在这里绽放,梦想在这里翱翔。回忆起过去的点滴,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艰苦的教学环境,简陋的住宿条件,当然也有生活的趣事和丰富的假日生活。1999年的城院仍属于在建期,恰逢学长在校的四年期间,城院也正式完成了修建,所以他们也可以说是陪着城院一起“长大”的一代人,见证了城院由原先区区几栋教学楼到如今涵盖南北两个校区的变化过程。 “当时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过得真的是丰富多彩”推开回忆的大门,朱兵、姚敏强和边上的几位校友满脸笑容饶有兴致得畅怀起在从前在城院的日子。“寝室、教室、台球室,三点一线便构成了大一课余生活的全部。”学长们笑着说道,当时他们还住在外面的电力学校,不论是那些年埋头苦读的踏实奋斗,还是在网吧通宵的日子,不论是骑自行车去过的杭城的街巷,还是那段从校园走向婚姻殿堂的爱情,如今都成为记忆中最美好的一部分,伴随这里流淌不息的河水和日夜被风吹拂的气息,寥寥的几句话语,却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那段时光的无比怀念,简简单单的曾经在现在看来也是如此美好的过往,在每个人记忆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十年前,他们带着老师满满的期许离开城院;十年后,他们带着自己收获的成就回到母校。当我们聊起校友们的当时求职与工作时,校友们开始侃侃而谈,从毕业伊始的迷惘困惑到如今事业的如鱼得水,多年的职场生涯让他们成长,“当时我们土木专业分为两个方向:结构设计和经济管理……”学长们回忆了自己在城院的专业学习,也与我们分享了工作十年来的经验,毕业前几年总是要从底层踏实做起,尽量去大公司,际遇多,能学到的也多。施工单位的工作总是比较苦累,结构设计方向的工作强度大总是要通宵画图,他们将自己所知道的都告诉现在的土木学生,恳切真诚。 今朝职场光彩,共勉奋斗人生 当谈到对同学们的建议,校友们提到自学能力很重要,有机会要多去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可以利用现在的网络资源,主动得去学,去问。“无论如何,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坚定的走下去。”这是朱兵学长对我们的忠告,或许处于大学时期的我们对于专业的选择和今后就业方向的确定仍显得盲目,但是只要坚持,相信我们必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除此之外,便是我们的心态,不管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要追随自己的心,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学长还认为只要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么你就比别人向成功更迈进了一步。一句句诚挚的箴言敲落在同学的心中,我想也会使我们一生受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很关键,“如果现在让我回来重读一次,我一定会比以前更努力”一位校友坦言道,语气中肯又坚定,话语简短却也掷地有声,包含着对后辈土木人的满满希冀。 明日岁月依旧,共创美好未来 在与校友们的交流间,我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我们也即将毕业与工作,也会像他们一样去开拓自己的人生,时间如同年轮一般,岁月给我们留下了成长的痕迹,而他却依旧前行。与此同时,我们也向他们请教了我们的困扰,“现在的你们可能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后适合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其实我们在你们这个年龄段也是这样想,其实找怎样的工作去怎样的公司取决于你们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你们得想好自己真正想要的什么,找好自己的方向,然后就别多想,好好坚持下去就好了……”一位校友还用自己的亲身例子告诉我们,就连你自己也不能知道你选的这条路是好是坏,从最初拿着一个月600的工资对自己的怀疑和质问,到坚持至如今的美满,一路跌撞一路收获一路感怀。人生是从来没有明确的指向标的,只有当你真正去走,去感受,脚下的路才会渐渐清晰起来。 10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或许岁月会使人蹉跎,往昔年少的他们已变的不再年轻,当初稚嫩的脸庞也早已印上时光的痕迹,但心中的那份记忆却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的越来越沉淀。尽管多年未见,但是再次的重逢却总能勾起那些年的回忆,仿佛他们的别离就在昨日。相信在下一个十年,你我将更加努力,脚踏实地,披荆斩棘,共创美好未来!相信城院也会越来越好!(工程记者站:陶旭婷 葛玲燕 毕占一)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