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  学生风采
工程“90后热血好青年”王奇明成为省高校大学生献血者代表

发布日期:2014-11-25 14:20访问次数: 字号:[ ]


    11月18日下午,由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卫生计生委、浙江省血液中心联合主办的“阳光正能量青春High起来——2014高校感恩月无偿献血活动启动仪式”在浙江工商大学举行。这是浙江省政府第7次在杭各大高校开展感恩无偿献血活动。仪式上,一辆装饰一新的神秘流动献血车揭开了“面纱”。这是为高校大学生特别设计的献血车新车体,以17所高校大学生献血者代表为背景,宣传大学生无偿献血,展示大学生热血助人的青春风采。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学院机电1301班的王奇明赫然在列。
  这17名高校大学生代表都是经过前期学校推荐,再由浙江省血液中心等相关单位层层挑选出来的热心组织宣传和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的“90后热血好青年”。王奇明从2014年4月第一次无偿献血至今,已累计献血共2100ml。

王奇明(右)与浙江卫视主持人、浙江省无偿献血形象大使天悦上合影
  

17名“90后热血好青年”(左三为王奇明)与高校感恩月无偿献血车体 

  王奇明,这个同学眼中的学霸,喜欢吃素,生活规律几近刻板,不打游戏,甚至连社交软件都定时使用,简直像是从古代的屏风中走出的人物,怎么一眨眼都印上了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车呢?
  回忆起第一次献血时的情景,王奇明的笑容就像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而举手投足之间又透露着淡淡的从容。那是今年的4月,校园里停靠的无偿献血车吸引住了王奇明的视线,也从此开启了他的献血之旅。在仔细阅读了献血宣传册后,王奇明又向护士询问了很多有关献血的问题,当得知献血除了会让身体虚弱之外,只会对身体产生益处,就坚定了要献血助人的决心,第一次挽起袖子就献了300ml的全血。“输完以后头有点晕晕的,但是想着自己献出的血可以帮助到别人,甚至挽救生命,就觉得特别有意义,真的又兴奋又欣慰。”王奇明清瘦的面庞上洋溢着光芒。
  很多人都有过无偿献血的经历,最初可能有很多是因为好奇和新鲜,所以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不多。那是什么让王奇明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献了2100ml的血呢?事情还要从今年的7月份说起。今年的7月5日,杭州市7路公交车发生严重的纵火案,事故造成3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15人,基本都是大面积烧伤,伤势非常严重,急需血液。而当时刚刚在4月份时献过全血的王奇明是不允许再献血的(按相关规定,献全血后要至少间隔半年才能再次献血)。他深深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焦灼,这般复杂苦涩的滋味在王奇明心中蔓延,同时更滋生了今后要坚持献血的想法。
  经过多方咨询,王奇明得知在短时间内虽然不可以献全血,但是可以通过献成分血帮助到他人。二话不说,从8月份起,他就开始定期献成分血。每两个星期,只要没什么特别安排,王奇明都会乘车前往浙江省血液中心献血,“时间久了也就成为了一种习惯”,他说。从今年8月份到11月份,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王奇明共计捐献成分血六次。他就这样微笑着静静地坐在我们对面,说着的仿佛是最寻常的事。
  第一次献全血之后,王奇明有一次回家,在餐桌上偶然和父母提起献血的事,本以为会得到父母的支持,不料却遭到了家人的指责和反对。父母担心他的身体,认为献血可能存在不可预知的伤害。他想努力说服父母,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谈到这里,王奇明的睫毛垂了下来,眼睛里的神色也稍稍黯淡:“后来的定期献血他们还不知道,以后他们要是知道了也没事,我就和他们摊牌,毕竟我是个成年人,可以自己做决定。就算他们还是反对,我也依然会坚持自己。”他的睫毛很长,灯光投射下来的阴影围成一个好看的圆弧,明亮而干脆。
  在周围同学的眼中,王奇明有很多的标签,“学霸”,“特别较真”,“死板”,“自我要求高”。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他对自己的要求已经到了严苛的程度:生活非常规律,早上必定六点起床,晚上十一点前一定上床,这与如今晚睡懒床的大部分大学生区别甚大。每一个时段都有明确的安排,并且一丝不苟地执行,他甚至曾经因为做错了作业要重做而浪费了时间、影响了下一个安排而懊恼、批评自己。这在周围同学看来,“简直难以理解”。除了作息规律,只要不下雨,他都会坚持跑步,但:“我不喜欢简单地绕着操场一圈一圈循环地跑,那很枯燥,我喜欢沿着运河,一边欣赏河边的景色一边跑。”正因为有这样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体魄,才可以为他的“红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王奇明身上,仿佛有着与这个躁动的社会不一样的小情调,这情调淡淡却悠扬,安静却温暖。(工程记者站:郭灵芸  黄  晖  李德生  厉  京)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