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  教师风采
访工程优秀教师廖娟:不付出感情你终究是个过客

发布日期:2014-12-19 15:26访问次数: 字号:[ ]


    廖娟,博士,副教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学院院长助理,担任土木1101班主任。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改造加固和船撞桥风险评估。主持省教育厅多项课题,负责项目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级和核心期刊10余篇。主参多项国家及省自然基金项目,主参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一项。获杭州市教学优秀奖、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多次获校教学质量一、二等奖。多次获得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期间,应邀赴英国赫瑞瓦特大学访问,就可持续性目标下从路网层面对桥隧的维修管理方案的全生命周期优化设计开展研究。兼上海海洋钢结构研究所专题研究顾问。

“大学,有你真美好!”

“大学里遇到你,挺感激的!”

……

浏览廖娟老师的QQ空间,类似这样的留言并不少见。而同时,很多日志则又深刻记录了廖娟老师对于教书育人方面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让人读完一篇又忍不住往下一篇翻阅,这些日志的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理性、平和、睿智,让人不禁想更近地走向她,倾听她。

“不摔跤就不知道疼”

最先谈及的,是廖娟老师陪伴了四年的土木1101班,“大一刚入学,我就与他们逐一握手”,以一种成人的方式与学生结识,是因为希望他们可以早日成人、成才。

已为人母的廖娟老师坚信,教学生和带小孩是相通的。她时时处处以一个母亲的身份为学生着想,她说:“每个人都有父母,我了解他们父母的想法”,“你只能陪伴他成长,但是你不能代替他成长。”孩子学走路,只有摔了跟头受了伤,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才会避免再次跌倒,这就是老师和家长所无法替代的成长。

而土木1101班学生们的大一也正像这段孩童蹒跚学步的时光,第一次期中考成绩不佳,出现了较多的挂科现象,“这个时候要具体分析挂科原因,有些是还未适应大学生活,有些是学习放松,有些是方法不当,针对同学的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同时相信同学会自我负责,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而不是催着、赶着,甚至吓唬着让他们学习。”果然,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逐渐调整了学习态度,努力弥补不足,班级整体学习氛围得到很大改观。

廖老师是开明的家长,即使渴望与孩子亲近也会把尊重放在首位,给他们以独立空间,因为“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空间,让学生自己体会,自己规划”,她也始终相信学生有能力做出调整。她说:“大学要学会自觉、自主、自律,这三个在未来的工作生活里尤为重要的能力。知识是会忘记的,能力却是始终在的。做任何事情也都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而不是敷衍。如果每件事情都敷衍,那么大学四年,最后只会是敷衍了自己。”

“静水流深,有容乃大”

廖娟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改造加固和船撞桥风险评估。在科研和日常教学中,她始终记得自己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导师的告诫:“不要急,静下心来,做有实际价值的东西”。她也不忘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提醒他们:“这个社会最不缺的就是‘急’,一急很多事情就想不清楚,一急就会有功利心”。

“人应该多出去走走,去过不同的地方,见过不同的人,接触过不同的层面,那一个人的眼界就会开阔很多。现在的大学生有大把的时间,为什么不多出去走走呢?”这是廖娟老师觉得现在的大学生们应该做的。见的人多了,经历的事多了,人心就不会那么浮躁,也不会那么容易被击倒。她认为杭州就是一个很适合行走,能让人放松心情的城市。

    应邀赴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学习访问的188天里,廖老师在切身感受西方文化的同时坚持英文写作,她说:“英语是一个很有趣的东西,它是一种能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会了解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而这是吸引我学习英语的地方。写英语日志可以切实把英语应用起来,这样学习到的语言就是活的语言在遇到不会表达的单词时,通过google translater等翻译工具来找单词,也许它会提供好几个的单词供你选择,那就要反复比较和推敲来确定哪一个单词是最合适的。这样可以真正提高英语应用水平。”在她的空间里,我们看到了Journey to the west系列等多篇英文日志。

廖娟老师面向土木13级学生开设了一门双语课《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概论》。起初,她根据学校要求采用全英文教学,但由于学生的接受程度不佳,她便及时调整上课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把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明白他们所设计的作品应该有什么样的目标,土木工程师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以及如何去实现它。廖老师每节课上都要求学生团队完成presentation汇报,让课堂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也成为锻炼英语表达能力的地方,促进学生用英语交流,提高交流的水平。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廖娟老师从未停止过自我学习。她与浙江省交通设计院、上海维固等业界保持着频繁的联系,了解最新业界发展信息,并长期与专业人士保持联系。“自己的知识面不能狭隘,要长期关注市场和行业的变化,了解最新的技术,只有自己的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

土木工程专业,需要培养的是踏实严谨的土木工程师,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浮躁社会里,廖娟老师一直保持着自信,理性,平和的心态,正如她的座右铭“静水流深,有容乃大”。

“不付出感情你终究是个过客”

师生相伴,廖老师最大的感悟便是付诸感情,用心沟通。不管多忙,她都坚持亲自批改作业。她说:“我可能没法做到对每个学生的指导都面面俱到,但我可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因此我坚持认真批改他们的每一次作业,并努力做到有问有答,尤其是设计大作业,能争取与每位同学就作业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反馈。学生有了与教师面对面的机会,他就会觉得你不再是一个上课来下课走跟我无关的人

在引导学生走入科研大门时,廖老师坚信知识来源于实践而用之于实践并把这个观点向学生不断传递。为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她到浙江省交通设计研究院实习锻炼半年,带回许多新鲜的业界知识。在参与行业规范编写过程中,廖老师努力提供机会给学生,带领学生到上海的研究院所参与编制讨论,因为“只有在真正的课题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中,才能更好地理解课题接触到行业内的高手切合实际地做科研”,廖娟老师说道。10级小龙班学生、获得多所世界名校offer的庞思远,11级小龙班学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朱昱豪,都曾接受廖老师的悉心指导。庞思远在准备雅思考试前曾多次廖老师的热心帮助下进行口语对话练习,申请留学的过程中交流更是频繁,最终进入土木工程专业排名全美第一的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深造学习。而让朱昱豪至今难忘的,是廖老师即使是在应邀赴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学习访问期间,也没有疏于对他的科研指导,总是在约定的时间里准时上线,耐心细致地解答他的疑问,让他深刻体会到了老师的耐心细致和认真负责,这也深刻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廖老师回忆往事,与我们分享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故事。曾有一个女生在大四那年家中接连遭遇大事,不幸丧父后的一个晚上,女生给廖老师打了一通电话,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哭,廖老师也不说什么,只是静静地听着但从那以后,两个人关系似乎更加密切了。

与学生相处,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训导,因为有时候他需要的仅仅是你的理解与支持,而不是喋喋不休的教诲。”廖老师如是说,“你只有对他们付出了感情,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他们才会真正信任你,你在他们心中才会有分量。”这样告诉我们。

大学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如今,又一届学生面临毕业,“希望他们在毕业以后也还能把班级当做家,遇到困难可以想到这个集体,能想到我还在城院等他们!我愿意做这样的守望者。”

廖老师曾在课堂上跟学生们说自己很幸福,因为她走进了他们最美好的时光。

但,在最美的时间里遇到廖老师,又何尝不是学生之幸?

(工程记者站:钱昌华  石  宇  姜婉青  厉  京)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