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学院2014届毕业生毕业答辩场记 | ||||
| ||||
—— 为青春做一场精彩的答辩
2014年5月24、25日,工程学院机电系、土木系和建筑系的学子们迎来了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在这个重要的日子,记者站的同学来到第一线,记录下这个庄重的时刻。整个答辩过程分为自我介绍、毕业论文(设计)的展示、老师的提疑以及学生回答三个环节。总体而言,整个答辩过程略显严肃,且有些凝重。毕竟大学四年的所学,将在今天得到最全面的诠释,也将在今天化为一份见证自己奋斗上千个日夜的答卷。
场记一 时间:2014年5月24日 地点:理四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答辩现场 5月24日早上8时,答辩正式开始。学生们依次走上讲台,为我们带来一份份准备已久的毕业报告。台上的人大多自信满满,有条有理地介绍着自己的结构设计图。各种距离的精确精算,房屋的安全等级,荷载的确定,无数个细小的环节,无数次繁琐的测量和计算,才得以构成一幅完整的结构设计图,呈现于此。当然,一场毕业答辩,也偶尔充斥着一些紧张的氛围,比如此刻站在台上,面对老师的问题却不知如何应答,或是坐在台下即将上场,担心着自己上台的发挥。 除了台上滔滔不绝展示成果的同学,台下的老师更是认真严谨地聆听,仔细地做着评析,提出疑问,分析在设计方面的不足,细致而全面,专业而有针对性。老师们用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考查着毕业生,也让毕业生们更深刻认识到完成一份结构设计图必有的严谨与缜密的思维。据几位答辩组老师评价,今年的毕业论文质量普遍比去年高,同学们也都完成得比较认真,在创新思维方面也有一定的提高。 于每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而言,作为大学生涯的最后一课, 答辩只有短短的十分钟,检验的却是大学四年的努力与付出。评判的结果不仅仅在答辩组老师给出的结果上,更在每一位同学自己的心中。
老师们仔细检查同学们的答辩作品
土木系同学部分作品
场记二 时间:2014年5月25日 地点:理四五楼建筑学系毕业答辩现场 与土木系的严谨相比,建筑系同学的答辩表现似乎别有新意。建筑系学生的答辩作品,普遍在主题的确立方面求新求异,小学生、大学生活动中心、高层建筑等在崭新的观点描述下,摆脱了毕业论文设计的枯燥与乏味。值得玩味的娱乐空间、良好的步行体验街区体系、绿色节能的高层建筑,都在建筑系的答辩声中得到精彩的展现。 同学们通过PPT阐述了自己的设计目的、理论框架、设计研究的方法及其现实意义。主辩老师则秉着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学术态度从设计选题、理论框架、研究方法、设计结构等方面对设计进行了全面的评审,并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帮助毕业生们进一步完善设计。这样零距离的问答,不仅考察了毕业生们对自己设计作品的熟悉程度,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是考验毕业生们的胆量和应变能力。 答辩结束接受采访时,答辩组的老师们表示今年的毕业论文质量总体良好,一些学生即使在答辩设计方面有所欠缺,但在答辩中表现得有条不紊,用突出的口头表达为这些缺陷做了很好的补充说明。在设计方面,老师们建议学生能够准确认识概念设计和实际设计的区别,更加注重理念和实际运作的关系,进一步加强设计的实践性。老师们也表达了对毕业生们的美好祝福,希望毕业的学生都能够成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打拼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现场严肃认真,老师仔细阅读毕业设计,认真倾听答辩内容
为答辩作记录,在离校前为老师、为同学再做一些事
场记三 时间:2014年5月25日 地点:理四文一一楼机电系毕业答辩现场 今年,机电专业的毕业答辩教室一共有六个。记者刚走进教室,就看到一个男同学正在展示自己的毕业设计。他的毕业设计研究的是“电容器测厚系统误差来源”。在他的PPT中,精炼的文字和直接表白的流程图,原理图,柱状图将要点一一呈现。讲到重点时,这位学长直接在投影幕布上进行点对点的讲解。虽然能看出他做了很多的准备,但是真到了这一刻,还是难掩紧张。 机电系的老师十分注重创新精神,整个答辩过程中,反复问同学们毕业设计的原理和意图。孙树礼老师说:“‘拿来主义’是可以的,但是要改造才行,如今的大学生必须要有创新精神。不管是今天的答辩还是日后的工作,希望同学们能拥有思辨和创新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职场。” 对于即将跨出校门的毕业班学生们,这场毕业答辩或许是这四年的总结,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他们踏入社会的起跑线。 同学展示毕业设计中
与老师细心交流问题
老师认真聆听同学的毕业设计汇报
紧张严肃的毕业答辩终于结束了,当问及对将要走出校门的学生的寄语时,略显疲惫的老师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希望他们都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然后开开心心地生活。”话虽简单,却最朴实,也最真诚。大学四年有了老师们的陪伴和教导,我们才有如此的收获,大学毕业有了老师们的祝福,相信日后步入社会的学生们会生活得更精彩。 这是一场毕业答辩,更是一场青春的答辩!因为我们答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也是在大学奋斗中的所学,所思,所想,更是挥洒了热血与汗水的青春!
(工程记者站:吕佳华 胡 辉 陶旭婷 葛玲燕 陈丹欣 吕林风)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