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与时间赛跑的艺术 | 王新泉老师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专访

发布日期:2016-11-30 15:54访问次数: 字号:[ ]




    浙江省科技厅2016年8月24日正式公布了2016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行业评审组评审结果。其中,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工程学院王新泉老师负责的科研项目“新型软土路堤桩成套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通过“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评审。该项重大科研成果突破,是城市学院获得的首个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王新泉老师的该项科研成果同时获得了2016年度杭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为城市学院在杭州市科技进步奖申报上取得的历史最佳成绩。同时兼任教师、科研工作者、班主任三重身份的他凭着独特的教学方式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师生间赢得了广泛赞誉。

 

 

    

王新泉老师

       1981年1月出生,2009年毕业于河海大学岩土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11年晋升副教授,学院“浙江省一流学科(土木工程学科)”、“浙江省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学科)”等学科方向负责人;2011年入选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第二层,2013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2016年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杭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15年获德州市科学技术奖科技合作奖1项,2015年获合肥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2015年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2012年获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获公路工程科技创新成果奖5项、国家级工法1项、省部级工法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1项、横向课题50余项,近5年承担科研经费近千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 SCI、EI收录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主编专著和教材各1部,近5年获教学质量一、二等奖6项,指导浙江省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4项。王老师十分注重科研项目与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及毕业设计等的有机结合,实现良性互助,以研促教,提倡“以读促学、以疑促学、以思促学、以辩促学、以练促学、以践促学”的六“以”教学法,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获奖项目

项目简介                                                           

        本项目依托主持的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等各级纵向课题及10余项横向课题,近五年的课题研究及成果归集过程中,注重“项目+论文+发明专利+成果转化+工法标准+行业奖项”六位一体,注重产学研合作及研究成果在实际工程建设中的推广应用。本项目主要针对软土路基,开发了系列新型软土路堤桩成套关键技术,包括新型软土路堤刚性桩和新型软土路堤刚柔组合桩关键技术;本项目涉及技术主要适用于路基、堤坝等工程软基处理,在适宜的地质条件和工况下,可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控制工后沉降和总沉降。

                 具体介绍

 对新型软土路堤刚性桩,基于截面特性及反拱曲面异形效应分析理论,建立了软土路堤刚性桩分析理论及实用计算方法;对新型软土路堤刚柔组合桩,研发了粘结力增强型刚柔组合桩、柔性桩与刚性桩上下同体组合桩等系列专利技术,形成了系列软土路堤刚柔组合桩成套关键技术,并获批多项发明专利和各级工法。软基处理技术具有较大复杂性和地域性,受地质条件和工况影响较大,开展系列新型软土路堤桩成套关键技术研究,具有较大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在适宜工况下的合理应用,可有效克服桥头桥车、降低工程造价、减少运营养护费用等。

 

部分获奖证书

                   

       

王老师对同学们一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科研活动渗透了许多创新及探索的成分,尤其是大学生科研.同学们不能仅局限于已有知识体系的重复,要忠于真理、开拓创新,将知识创新和技术开发的探索作为科研的目标,注重科学技术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图文来源:王新泉老师


编辑排版: 蔡诗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