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院到浙大:两名工程学子的考研经验谈 | ||||
| ||||
从城院到浙大,是一段不远的距离,129号公交路线载着几颗年轻的心,用不了两个小时便是一次美好的朝圣。大多数人还在陈家河畔读书的时候,有些人早早地通过“立交桥”走进了浙大校园。一直以来,城院到浙大都是那么地近。 3月14日晚,浙江大学建工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录取信息公布,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建筑学系2012级学生赵宇杰,土木工程系2013级学生张鑫海、谢尚锦、方盛慷等4人成功考入,大大鼓舞了有考研计划以及正在为明年备考的同学们。
赵宇杰:绿色建筑帮了大忙
赵宇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建筑学系绿色建筑方向2012级学生。2015年暑假随学院交流团赴深圳、香港参加绿色生态城市青年夏令营,曾获浙江省第四届大学生广告设计竞赛平面类二等奖。 今年参加浙大建工学院建筑技术专业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中,共8人进入复试,最终录取5人。由于初试成绩仅排在第七,赵宇杰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面试环节有出色的发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与班主任扈军老师交流之后,他决定在面试中突出自己绿色建筑方向的学习背景。面试阶段,“大三开始接触学习的绿色建筑基本知识,以及对相关软件的熟悉掌握,让我在与考官们的交流中比较轻松从容”,最终他以复试第三、综合第四的成绩被浙江大学录取。 基于对建筑行业的展望,学院于2007年成立了绿色建筑研究所,随后开始绿色建筑方向的教学,现已成为城市学院一大特色。据了解,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省内唯一开展绿色建筑方向教学的高校,该方向也让众多学子在就业及深造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扈军老师认为绿色建筑是一个发展趋势,“在政策上也反应了一个从引导到扶持,现在即将成为一个强制性规范的过程”,将来在绿色建筑方向上是大有可为的。 就赵宇杰个人而言,绿色建筑的方向选择更多的是基于个人兴趣。大三暑假参加的一次绿色生态城市青年夏令营让他广泛地接触到了相关知识,大大拓展了眼界,在随后进行的专业分流时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一方向。赵宇杰认为“绿色建筑更多的是一种节能环保舒适健康的理念,这体现了可持续的观念。而可持续发展又是人类的发展轨迹,所以可持续的建筑,是全人类的必然需求。” “有些人会说建筑学专业课是枯燥的,但我不这样认为。”赵宇杰对专业知识有很大的兴趣,甚至课上得不到满足课后还要去自学,对他而言能学以致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些知识是能让我受用一生的。” 赵宇杰认为大学阶段的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并且去学习解决的过程。他会独立思考,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成绩的好坏与认识自己相比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扈军老师印象深刻的一点便是赵宇杰的举一反三,“就学生而言这是相当可贵的。他会提出更深更广的疑问来进行沟通,课堂和专题化设计都能看出他自己的主见。”而软件学习更加强调自学,“软件的应用是在平时积累的,有问题可以网上找视频教程,也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共同提高。” 2016年5月底,赵宇杰结束了在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长达三个月的实习,十余张A1图幅的施工图对个人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同时在实习过程中他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某些方面专业知识的不足,也由此确定了考研计划。2016年6月中旬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复习,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将复习资料反复背诵7遍,“睡觉的时候害怕忘记就在床上回忆知识点。”最后选择面试材料时尽量展现专业特色,对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一定准备,并精心整理作品集,“到面试结束才觉得自己应该没问题。”
张鑫海:主要得益于科研工作
张鑫海:工程学院土木工程2013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1项、浙江省建设厅科研项目1项,主持学院大学生科研计划课题重点项目1项、参与重点项目2项,以第一、第二、第三作者在公开刊物、核心刊物已发表或录用特刊科研论文5篇,参与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和发明专利5项。 “我们学校对大学生科研相当重视,学生参加科研、发表论文,成果众多。”工程学院副院长魏纲老师透露,“本科阶段参与学生科研工作的同学在考研面试环节拥有明显优势,导师在选择时会看学生有无科研的基础。”而得意门生张鑫海用实际证明了这一点。 初试排名14,复试排名第4,张鑫海表示复试笔试难度很大,自己做到了尽力,而面试环节得益于参与了魏纲老师指导的一些科研工作。“本科生中能有一些论文被录用并且拥有一些专利的是不多的。而在城院,由于土木系导师制度,相较于其他院校的学生,城院学子拥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无论是论文撰写还是专利申请,都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帮助。”张鑫海表示,虽然一个本科生在科研中能做的工作十分有限,但是他本人从中学习、成长,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对于科研工作的兴趣所在,这成为考研的主要动力。 “张鑫海有极强的合作能力,从与之合作过的师生那里得到的反馈也是如此,大家愿意和他一起工作。”魏纲老师回忆张鑫海的科研经历,认为张鑫海最为突出的优点在于他有想法,有创新精神,“大家都是聪明而又有效率的,但是能主动提出自己想法的人非常少”,魏纲老师鼓励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更积极主动地提出想法,与老师或者同学们进行交流沟通。 回忆考研的这段经历,张鑫海仍能清楚复述出自己的复习安排。由于英语基础相对较弱,复习所占用的时间就相应增加;数学内容较多,因此要提前开始准备;早上8点去图书馆,中午午休后13:30到教一,18:30开始在明德楼的自习室。看似随性的安排实则是为了更多的复习时间和更好的学习环境。此外他认为,对学习和工作的内容能够给予一以贯之的兴趣,是自己成功的保证。 “在城院,我深刻感受到了那种努力付出就能得到回报的快乐。”张鑫海感慨道。
真正的梦想家在于他们用日常构建自己想要的未来。谁能知道,你正在上的某一节课,正在参加的某一个夏令营,刚刚完成的某一项科研,会成为日后换取通行证的砝码呢?总有人会否定自己,也有人在做好自己。在努力者的脚下,从城院到浙大,不过一个想法,只需日复一日的专注。 (工程记者站:钱昌华 谢尚阳)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