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端午情 粽香传心意——工程学院开展“不忘传统”师生党支部端午包粽子比赛 | ||||
| ||||
【工程学院党委2018年组织力提升计划系列报道之十五】
2018年6月8日中午11时30分,工程学院师生党支部代表齐聚理二312,参加“不忘传统”师生党支部端午包粽子比赛。本次比赛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师生过好自己的传统节日,同时加强师生党支部的联动,促进师生党员的沟通交流及团队协作。 11时30分,师生党员陆续到场。走进教室,印入眼帘的是由主办方早已准备好的热气腾腾的熟粽子。师生党员在领取享用之余,不忘仔细观察粽叶的包裹方式和粽线的缠绕线路,仿佛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包粽子环节预热。为了帮助师生党员更好地了解包粽子的具体手法,工作人员早早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五芳斋官方粽子制作教程》视频。食罢,大家依照各自所属支部分头组织练习,进一步熟悉包粽子的具体手法。 12时许,各支部练习告一段落,端午知识竞猜环节展开。第一个问题是“粽子最早叫什么?”来自土木教工支部的老师率先回答问题,“选C,角黍。”“回答正确!”工作人员立即为这位老师送上奖品,同学们纷纷鼓掌表示祝贺。第二个问题是“到了端午节人们会在门前挂一些什么物品?请说出其中两种。”“艾草、香囊!”一位男同学迫不及待地举手回答问题。虽然香囊不在组织方提供的答案里,但也符合习俗,工作人员同样为他送上奖品。第三个问题是“粽子多是做成角形的,这是为什么?”一位同学脱口而答:“象征塔,表健康之意。”遗憾的是这并非正确答案。说时迟那时快,一位老师沉稳答道:“象征牛,表祭祖习俗。”“回答正确!请工作人员送上奖品!”老师对传统文化信手拈来的能力折服了在场所有人,现场再次掌声不断。除了表示衷心的祝贺,更多的是表示惊叹和称赞之情。 12点15分,主持人通知各支部挑选出各组形象最佳的粽子,参加“选美比赛”。一阵忙碌后,各组代表携粽子作品上台参加评选。除了向评委全方位地展现作品形态,代表们还纷纷主动介绍各自作品的优点和散发的特殊点。第一位代表把“包粽子”和“结构竞赛”联系起来,表示即便是包粽子也要贯彻“素质工程”的严谨精神;第二位代表首先分享了初次尝试包粽子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后又戏称自己的粽子象征者“继往开来”的精神,言语之诙谐令现场欢笑不断。第三位代表拿着他们组的粽子,虽然包的不是特别好,但因倾注了心血,确实显得真实而又蕴含特殊意义。第四位女生带来了一个小巧而精致的粽子,这个粽子是他们组一位男生包的,“工程男生竟能包出如此小巧而精巧的粽子,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科男生并非都是理科直男,也有情感细腻之人。”现场男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第五位代表是来自土木系的老师,也是在场唯一一位上台参加比赛的老师。她表示这份作品倾注了土木系教师的心血,同时是他们认为最好看、最特别的粽子,因为这个粽子严格遵循了四面体结构。在场同学纷纷表达了惊艳之情。第六位代表称他们的粽子“虽然有些许变形,但它拥有一件独特的粽叶披风,这正如工程学生一样生气蓬勃”。第七位同学开门见山地称赞他们的粽子是“最像市售粽子”、“最实在”、“最不花哨”的。他们坚信优秀的粽子作品不需要特立独行的风格,也不需要拥有典故,“实在”才是硬道理。七位代表的发言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现场热情一度不减。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观众对七个作品举手投票。最终,第二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和第七组成功获得了在场观众的认可,其中土木教师组和第六组获得票数最多,并列第一。各获奖组获赠一个可爱的粽子玩偶,并合影留念。 本次端午包粽子比赛形式新颖,妙趣横生,既让师生党员通过答题感受到了端午节的浓厚历史文化,又让所有人在团结合作包粽子的过程中获得了诸多乐趣。我们要牢记中华传统文化,振兴中国传统节日,坚定文化自信!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