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  学生风采
做“明日”的学习者,保持前进的步伐,是最不辜负当下的做法!

发布日期:2019-11-18 19:25访问次数: 字号:[ ]


   徐海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603班班长,中共党员,2017-2018学年专业排名第一,连续两年获得学业一等奖学金。荣获第十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个人二等奖,第五届浙江省大学生综合能力竞赛二等奖,学院2018年大学生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竞赛一等奖,学院大学生工程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学院第四届大学生CAD技能应用竞赛三等奖、第五届大学生力学竞赛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从一个人的埋头苦干,到一组人的合作创新

   “参加竞赛对我而言,不单单是为了获奖,更多的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升。”徐海达如是说。大学四年,他获得的奖项硕果累累。CAD技能应用竞赛是一个以个人为单位的比赛,非常考察看图识图的能力。“参加比赛前,我已经在课上学习过三维工图,准备比赛其实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挖深、搞透之后,对毕业设计和日后的工作有非常有益。”

   骄人成绩单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努力:凌晨一两点的夜晚,依然专注在电脑前;埋头在图书馆书堆里度过一个个下午;牺牲娱乐的时间用于参加比赛、研究课题……徐海达自谦:“我感觉自己和优秀的人比起来差很多,还是需要继续努力。”

徐海达(上排中间)

   竞赛绝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团队的成长。浙江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俗称工训,是一个依靠三人团队协作来完成的项目。从暑假开始,历时五个月,徐海达和他的小组同伴们一起,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去解决问题:机械臂太重、力臂太长,舵机抬不起来,那就埋头计算,继续测试;融入二维码环节,也需要解决如何扫码问题。最后荣获了第五届工训竞赛的二等奖。

   说到团队合作,徐海达觉得,大家一起做一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而且这也是一种成长,“未来的工作中,同事间也需要经常合作,竞赛教会我更好地融入一个团队,更好地学会如何在团队中做好自己的职责。”

巧用方法,补齐短板

   认识徐海达的同学们只知道他是运动会赛场上的常客,却不知道他在跑步这件事情上栽过跟头。“初中校运会,班上没有人愿意报名跑1000米,班主任硬是让我顶上,结果名次没拿到,身体也吃不消。”体能上被打败让徐海达暗自下决心,要加强体能训练,增强体质。从那之后,徐海达爱上了跑步,长年累月,三五公里不在话下,“一开始确实很难坚持,但慢慢形成习惯后,高中的校运会,我跑1000米从没掉下过前五。”

   初步入大学,浑身都不适应。“基本上一两个星期,我就会跑回家一趟,更别提当班干部了。”一学期过后,班主任蔡万寒老师给了他一个机会——担任班长,“一开始觉得自己无法胜任,但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鼓励。”后来,徐海达再也不经常跑回家了,而是投入到各类竞赛之中,甚至连长达两个月的暑假,他都基本是寝室、实验室两点一线。

   目前,全身心专注于考研的徐海达,对“学习方法”有特别的见解。“我发现,高中英语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他们注重找段落主旨句,喜欢逐字逐句地翻译解读,但其实学习英语文章的精髓在于分析长难句,高中的学习省略了这个步骤,非常吃亏。”在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后,徐海达不再害怕让工科男头疼不已的英语了。

做“明日的学习者”

   大学的课堂,老师依旧是学习的领路人,但徐海达认为,真正敲开知识大门的应该是自己,“学会做一个有长远眼光、懂得洞察未来趋势的学生。”他并不局限于老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还在课后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分析、深入解读老相关领域的知识,翻阅专业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

   徐海达推崇“蜗牛式”的学习——用经年累月的积累,实现质变。完整背完考研单词,他需要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每天坚持泛读英文文章培养语感,只为提高阅读速度,让大脑可以长时间专注;用历时数月的时间执着于竞赛,其成功和经验一生受用……

   “优秀不是常态。”面对身边人往他身上贴的“优秀”标签,徐海达认为,优秀是别人的看法,“别人表扬我优秀,是看到了我荣誉榜上的获奖记录,但我认为的优秀并不仅仅是一时的功成名就,而是朝着一个方向,每天都能获得一点进步,让优秀成为一种常态。”

徐海达(右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