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创新课程思政载体 践行多样化育人——丁玉琴老师谈课程思政建设

发布日期:2021-06-12 21:14访问次数: 字号:[ ]


       6月10日,工程学院在理二311如期开展第三期课程思政案例分享沙龙。本期主讲人土木工程学系副教授丁玉琴,从2012年开始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为课程负责人的《隧道工程》是2019年省一流课程、2019年浙江省高校“互联网+教学”示范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2019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19校级“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案例和2021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微课,并获第一届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微课专项赛优胜奖。

       会上,丁玉琴以分析国内高校课程思政发展现状为切入口,结合自身从接触、学习到探索、研究的经历,介绍了课程思政“内功修炼”的大致情况,并着重分享了她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如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各个教学环节的构思设计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经验。

       丁玉琴说,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为根本导向,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她将自己的经验总结为“一依据三结合四融入”,即依据课程所归属或服务的学科和专业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挖掘;结合学生未来所从事工作的职业素养要求、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尤其是本地区的实践成果、结合国际国内时事进行挖掘;融入教学方案,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实践教学,融入学生自主学习。

       在充分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丁玉琴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和和学科特色,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上巧妙构思,努力实现线上与线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德育思维与专业思辨这三方面的有机融合,即在课前、课中、课后充分利用中国慕课、云班课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通过课前预习、资料查找、项目讨论、课后小测试、总结汇报、问卷调查等形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同时在观察、思考、探索、求真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教学内容的每一章节隐性渗透科学报国、吃苦耐劳、生态环保、职业操守、工匠精神、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使之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丁玉琴老师积极创新课程思政载体,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效融入到OBE项目,践行多样化育人,同时灵活引入科研实例,邀请校外行业专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辅助教学,共绘教学科研、校企双师育人“同心圆”的做法,得到了所有在场老师的一致赞赏。老师们认为,丁老师的分享干活满满,为今后的课程思政建设开拓了思路、提供了借鉴。

       教学副院长吴央芳指出,我们在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入思考、精心设计、科学实践、认真总结,切实提高思政育人实效。她说,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长时间的沉淀与积累,在高水平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申报面前,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青年教师要积极行动,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